这样的地理条件,使这一地区能够利用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接受港澳产业就近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转口大量出口商品,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外商投资热点。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缘关系。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发展。
4、珠江三角洲发生了哪些变化?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工业区。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企业在这里投资建厂,生产芯片、光盘、鞋子、玩具、衬衫和牛仔裤。曾经被视为中国肮脏后院的广东生产了全国10%的商品和服务,出口了40%的商品,吸引了1/3的外资。
在过去的22年里,城市的数量从5个增加到了26个。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重要的世界计算机生产基地。以前的柑橘和香蕉种植园已经变成了工厂车间、购物中心、游乐场和住宅区。作为财富的象征,人们用非常漂亮的圆顶、洛可可风格的裸体天使雕像和科林斯圆柱来装饰建筑物。高速公路大桥横跨稻田。城市里狭窄的胡同依然浪漫。小厨房里传来炸鸽子的滋滋声,小院子里传来麻将牌的碰撞声。
5、试比较一下长三角和 珠三角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各自 发展前景杨晶莹等:2005年长江、珠三角经济发展研究年份12:5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PRC)杨晶莹、王强、任小燕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发展,也是最具活力和生机的地区,为国民经济做出了贡献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两大三角洲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本文对它们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它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为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经济提供参考发展。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长三角经济区(简称长三角)是指由上海、江苏、浙江三省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区域,包括江苏省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2004年长三角陆地面积10.96万平方公里。
6、珠江三角洲的经济 发展模式是怎样的。1。加工贸易是工业化初期外向型经济的有效途径发展外向型经济是珠三角城市最普遍的特征发展,其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从三源一补开始的。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在资源要素禀赋上的比较优势。因此,改革开放是通过加工贸易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道德,并自动改变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不久就建立了双重贸易机制,即既有传统的一般贸易机制,又有出口加工(或出口促进)机制,即加工贸易机制。前者仍由国家控制(正在逐步改革),后者则非常开放,大部分外资企业和部分有出口倾向的国内企业都参与了这一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工贸易出口快速增长,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广东的比例更高。1999年,加工贸易占全部出口的77.8%,珠三角地区甚至高于86.1%。
7、简要 分析 珠三角地区在经济和城市 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多为制造业,其他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优势;2.创新能力不足,加工贸易转型乏力;3.北方人才匮乏,高端人才不多;城市发展问题:1。环保不够;2、生态建设跟不上,宜居性没有吸引力;3.城市规划不系统,支离破碎。4.城市观念落后;。
8、珠江三角洲有哪些主要的农业类型? 分析其 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农业类型:鱼塘和双季稻珠三角属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珠江主要支流流经;位于太平洋西岸,季风带来湿润的海洋气流;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良好。长三角以水田为主,农业发达,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稻产量全国第一,小麦、棉花、油菜、蚕桑(全国最大产区)渔业也很发达。因此,被称为鱼米之乡的珠江三角洲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重要的甘蔗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香蕉、菠萝和荔枝。
9、高中地理导致珠江三角洲的 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好象 发展有三个阶段呢珠三角经济发展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的政策。正是最早的政策优势,促使珠三角经济提前发展,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经济基础,使珠三角逐渐获得了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促使珠三角的经济优势逐步提高。提高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竞争力,第一桶金很重要。提前开放的政策是珠三角经济的第一桶金发展,在第一桶金基础上逐渐积累的经济规模优势,是珠三角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