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文化生活产品设计)本专业培养能够结合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创造性地设计和推广生活用品,熟练掌握各种设计方法和制作技能的复合型产品设计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程序与方法、形态与语义学、生活用品创新设计、生活用品形态设计、产品品牌形象推广、创意产品整合设计、平面视觉设计、专业调查、毕业设计岗位实践。
工业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应该包括产品的整体外观线条,各种细节的相关位置、色彩、材质、音效;使用产品时还要考虑人体工程学。进一步的工业设计思路会考虑到产品的生产工艺、材料的选择以及产品销售中产品特性的展示。工业设计师必须指导产品开发的过程,从而提高产品的可用性,使产品更有价值,生产成本更低,更有吸引力。
8、 文化产业与 文化事业的关系"文化行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行业。文化行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工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这是我国文化部对文化行业的最新定义,是从与文化事业的关系来阐述的。
我国的文化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对文化行业和文化职业的单独认识。比如两者在经营主体、经营方式、资金来源、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本质区别。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们是相互支持、密不可分的,都属于文化来构建这个大系统。有学者形象地把它们比喻为雌雄果树,依靠文化的树干,它们的根植根于人民的土壤,它们的叶子和花朵经过美化,自然产生社会效益[1]。
9、2012版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对我国 文化产业有哪些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他们往往把文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热衷于“文化在经济上搭台唱戏”。甚至认为文化建设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事情,对文化开发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回避。2003年,国家统计局会同宣传司文化开展了“文化及相关行业统计”课题研究,参考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研究提出了我国的文化行业统计指标体系。
2009年,国家统计局根据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我国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文化-1/。自2010年起,文化工业统计被纳入统计部门的常规工作,2004-2008年,全国文化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现价)为22%,其中法人单位年均增速(现价)为23.3%,比GDP年均增速(现价18.4%)高出近5个百分点,也高于服务业年均增速(现价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