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1996-2009年文化产业的数据,杨志勇构建了相关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文化产业在各地区的发展绩效,并构建模型对文化产业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检验。地方文献综述文化产业基于因子分析目前国内从发展绩效角度对文化产业的研究较少,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分析文化产业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在计划经济时代,文化只是一个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相当一部分文化事业可以按市场原则作为企业来运作,所以近年来,“文化产业。
1。现代化。白的现代化在这里主要是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规划,加大投入,特别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实保护好我们的文化瑰宝。2.生活。逐步使仁、义、礼、智、信、柔、礼、谦成为日常生活的准则。培养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怀,顾全大局,形成相互尊重、礼貌宽容、互谅互让、友好协商、人人为我的人际关系,营造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维护公平、主持正义的社会氛围。
让中华文化走进社区和社会,改造和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俗礼仪,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动,维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文化遗产。4.教育。让国学成为中小学的重要课程。做好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各科课程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开展经典名著广泛阅读活动。
引言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进入软驱取代硬盘的新阶段。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无烟工业”的美誉,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以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早在2002年,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就达到了125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12%。
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是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日本动漫产业已经超过汽车产业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占其GDP的14%。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托夫勒(Alvin toffler toffler)在20年前就预言“一个高科技的社会也必须是一个高文化的社会,这样才能保持整体的平衡”。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